产品中心
聚葡萄糖
基本信息
分子式 |
(C6H10O5)n |
分子量 |
162-22000 |
|
CAS |
68424-04-4 |
保质期 |
2年 |
|
执行标准 |
GB25541-2010 |
包装规格 |
25kg/袋 |
|
产品特性
本品以由葡萄糖、山梨糖醇、柠檬酸或磷酸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加热聚合、中和、脱色等工艺制得,以1,6-糖苷键结合为主,平均分子量约3200,极限分子量小于22000,分子量在5000内的占88.7%。平均聚合度20。 为白色或类白色固体颗粒,易溶于水,溶解度70%,10%水溶液的PH值为2.5-7.0,无特殊味,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聚葡萄糖溶液的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类似于庶糖,同浓度下,聚葡萄糖溶液的黏度略高于庶糖,聚葡萄糖在60℃以下可稳定保存90天,高温200℃下也不与酸碱反应,但其吸湿性较强,须存于干燥环境下。改良型聚葡萄糖暴露在空气中会失水,当相对湿度为75%时,溶液浓度会浓缩至80%;相对湿度为52%,可浓缩至90%。聚葡萄糖是一种良好的食品保湿剂,环境温度高时可充分吸水控制温度变化。同时它还可以控制溶液的水分活度,当水分活度大于60%时,它能有效的降低,由于它具有高分支化的结构而不会结晶,因此效果优于庶糖和山梨醇等小分子物质,没有甜味,可与高甜度低热量的甜味剂共用制作低热量食品。当其浓度高时会存不良风味,可通过减少用量、添加调味料或风味修饰剂来消除。聚葡萄糖粉末于130℃开始溶化,冷却后为透明玻璃状物质,与硬糖的脆性结构相似,但不会形成晶体。聚葡萄糖的冰点比同浓度的庶糖溶液高,用KOH中和过的聚葡萄糖溶液的冰点比未经中和的低很多。冰点值越低,食品的口感越硬,适用于冰棒和某些甜点。使用高甜度甜味剂制造低热量冷冻甜食时,可添加聚葡萄糖调整产品的基体,补偿由于砂糖减少造成的基体丧失,改善不良质构。 |
产品功效
1、调节脂类代谢:聚葡萄糖可在小肠内造成一层膜,并缠裹部分食物脂肪,能有效限制消化道内脂肪的吸收,促进类脂化合物的排泄,增加饱腹感,减少进食量,从而达到调节血脂,减少脂肪堆积,预防肥胖等功效。 2、降低胆固醇:聚葡萄糖能吸附胆汁酸、胆固醇变异原等有机分子,抑制总胆固醇(TC)浓度升高,降低胆酸及盐类的合成与吸收,降低人体血浆和肝脏胆固醇水平,防治冠状动脉硬化,胆石症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 3、减少糖量吸收:聚葡萄糖可阻碍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接触,抑制增血糖素分泌,促使葡萄糖吸收减慢,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水平,充分发挥胰岛素的作用,防止糖尿病。 4、预防治便秘:聚葡萄糖能在人体肠道中吸水膨胀并保持水分,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加速排便频率,起到润肠通便和预防便秘的作用。 5、能够排毒养颜:聚葡萄糖能有效调节肠道pH值,改善有益细菌的繁殖环境,使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群迅速扩大,从而抑制腐生菌生长,防止肠道黏膜萎缩,并及时将体内毒素和代谢废物排泄,避免毒素从皮肤排出,达到美肤养颜的效果和预防痔疮、胃肠炎、结肠癌等疾病的发生。 6、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益生元 聚葡萄糖是有效的益生元,被摄入人体后,在胃肠道上半部分并不被消化,只是到了胃肠道的下半部分被发酵,这有利于肠道有益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的繁殖,并抑制有害菌如梭状芽孢杆菌和拟杆菌。聚葡萄糖被有益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如丁酸等,降低了肠道pH值,可以帮助抵抗感染,并降低癌症的危险性。因而,聚葡萄糖能给食品配方师提供有益于消化道健康的益生元配料。 7、降低血糖反应 聚葡萄糖能改善末稍组织对胰岛素的感受性,降低对胰岛素的要求,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阻碍对糖的吸收,且聚葡萄糖本身不被吸收,从而达到降低血糖水平的目的,非常适于糖尿病患者食用。聚葡萄糖相对血糖反应只有5- 7,而葡萄糖有100。 8、促进矿物元素的吸收 膳食中添加聚葡萄糖能够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可能是因为聚葡萄糖在肠道中被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使肠道的环境酸化,而酸化环境增加了钙的吸收。日本的Hitoshi Mineo教授等发表在The Journal of nutrition(2001)上的研究表明:随着聚葡萄糖的浓度在0-100mmol/L增加时,小鼠空肠、回肠、盲肠、大肠的钙吸收作用呈递增趋势。 |
产品质量标准
项目 |
指标 |
||||
聚葡萄糖 |
中和、脱色后的聚葡萄糖 |
||||
外观 |
白色到微黄色 |
||||
杂质 |
无肉眼可见杂质 |
||||
气味 |
无异味 |
||||
聚葡萄糖(以干基、无灰分品计) |
≥90 |
||||
干燥失重(%) |
≤4.0 |
≤4.0 |
|||
PH值 |
2.5-7.0 |
5.0-6.0 |
|||
灰分,w/% |
≤0.3 |
≤2.0 |
|||
灰分 |
0.4 |
||||
1,6-脱水-D-葡萄糖(以干基、无灰分品计),w/% |
≤ 4.0 |
||||
葡萄糖和山梨糖醇(以干基、无灰分品计),w/% |
≤ 6.0 |
||||
5-羟甲基糠醛(以干基、无灰分品计),w/% |
≤0.1 |
≤0.05 |
|||
铅(以Pb计)(mg/kg) |
≤0.5 |
||||
产品使用范围-以营养强化剂
食品分类号 |
食品类别名称 |
使用量 |
13.01 |
婴幼儿配方食品 |
15.6 g/kg ~ 31.25 g/kg |
产品使用范围-增稠剂、膨松剂、水分保持剂、稳定剂
食品分类号 |
食品类别名称 |
使用量 |
0.1.01.03 |
调制粉 |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
0.1.02.02 |
风味发酵乳 |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
0.5.0 |
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 |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
08.03.05 |
肉灌肠类 |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
14.0 |
饮料类) |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
16.01 |
果冻 |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
*同时请关注国家相关部门新法规公告关于新增或扩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