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低聚异麦糖
基本信息
分子结构 |
是葡萄糖以α-1,6糖苷键结合的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及异麦芽四糖及以上的低聚糖 |
||
CAS |
499-40-1 |
保质期 |
2年 |
执行标准 |
GB/T 20881-2017 |
包装规格 |
25kg/袋 |
产品规格 |
IMO-50/90粉体 |
产品特性
本品以淀粉或淀粉质原料,经酶法转化、精制、浓缩等工艺制得,糖浆为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甜味柔和,无异味,糖粉白色粉末状,带有淡淡的甜味,口感绵软似白糖,甜度为蔗糖的0.42—0.52,粘度比同等浓度的蔗糖高,低于麦芽糖,糖耐热、耐酸性极佳。浓度50%糖浆在PH3、120℃之下长时间加热不会分解,低聚异麦芽糖具有保湿性,使水分不易蒸发,对各种食品的保湿与其品质的维持有较好的效果,并能抑制蔗糖与葡萄糖的形成结晶。与蛋白质或氨基酸共热会发生Maillard反应而产生裼变着色,着色程度的深浅与糖浓度有关,并与共热的蛋白质或氨基酸的种类、PH、加热温度及时间长短有关,低聚异麦芽糖水分活度:在浓度75%、25℃时为0.75,低聚异麦芽糖是一种酵母和乳酸菌难以利用糖类,低聚异麦芽糖的最大无作用量在2g/kg体重以上,极其安全. |
产品功效
低聚异麦芽糖属于食品配料;因为其不易被人体吸收、热量低等特点,其具备以下功能 (1)低聚异麦芽糖难以被胃酶消化,甜度低、热量低,基本上不增加血糖血脂。低聚异麦芽糖产品不含单糖或单糖含量很低,其热能仅为蔗糖1/6。低聚异麦芽糖很难通过消化酶而分解吸收,经与单独口服葡萄糖人群对照实验后证明,空腹口服低聚异麦芽糖人群,血糖与胰岛素均未上升,这说明低聚异麦芽糖在胃中不被吸收、利用,全部进入肠道。因此,若长期食用,既不会增加血糖,也不改变血中胰岛素水平,糖尿病患者可放心食用。 (2)低聚异麦芽糖能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增殖,抑制肠道有害菌及腐败物质形成,增加维生素含量,提高机体免疫力。低聚异麦芽糖不会被胃和小肠吸收,而是直接进入大肠,被双歧杆菌优先利用,助其大量繁殖,系为双歧杆菌增殖因子;而肠内其它有害菌则不能利用,从而能抑制有害菌生长,促使肠道内微生态向良性循环调整。如: ①维持肠道正常细菌群平衡,尤其是老年和婴儿。双歧杆菌能抑制病原菌和腐败菌生长,防止便秘、下痢和胃肠障碍。 ②双歧杆菌抗肿瘤活性。 ③双歧杆菌能在肠道内合成维生素B1、B2、B6、K、尼克酸、叶酸等及某些氨基酸,提高对钙离子吸收。 ④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防治高血压。 ⑤改善乳制品消化率,提高耐乳糖性。国外许多乳制品都添加低聚麦芽糖,以提高其保健功能。 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抗生素类对人体各种不良副作用。 (3)预防龋齿功能。低聚异麦芽糖不被龋齿链球菌利用,不被口腔酶液分解,因而能防止龋齿。具有异麦芽糖残基低聚异麦芽糖与蔗糖结合使用时会强烈抑制不溶性葡聚糖合成,从而阻止齿垢形成,使蛀芽菌不能在牙齿上附着生长繁殖。因此,低聚异麦芽糖在以蔗糖为原料食品中,具有防龋齿作用。 (4)低聚异麦芽糖属于非消化低聚糖类,具有水溶性膳食纤维功能。由于低聚糖不被人体消化液消化,故又称之为低分子质量、非粘性、水溶性膳食纤维。但功能性低聚糖不具有膳食纤维增稠、水和、饱腹作用,其保健作用源于其特有发酵特点(双歧杆菌增殖因子,BGF)。低聚异麦芽糖比膳食纤维优越一点是其摄入量较低,在推荐剂量内不会引起腹泻,有一定甜味,完全水溶性,不破坏食品质地和风味,不增加粘度,不影响对矿物质和维生素吸收(对它们无包埋作用),易添加于加工食品和饮料中。 |
产品质量标准
项目 |
指标 |
||||
IMO-50 |
IMO-90 |
||||
糖浆 |
糖粉 |
糖浆 |
糖粉 |
||
状态 |
黏稠状透明液体,无正常视力可见杂质 |
粉末, 无正常视力可见杂质 |
|||
色泽 |
无色或浅黄色 |
白色 |
|||
气味 |
具有低聚异麦芽糖特有的气味,无异常气味 |
||||
滋味 |
甜味柔和清爽,无异味 |
||||
水分(%) |
|
≤ 5.0 |
|
≤ 5.0 |
|
干物质(固形物)(%) |
≥75 |
--- |
≥75 |
—— |
|
IMO含量(占干物质质量分数) |
≥50 |
≥90 |
|||
IG2+P+IG3含量(占干物质质量分数) |
≥35 |
≥45 |
|
||
PH值 |
4.0-6.0 |
||||
透光率/% |
≥95 |
--- |
≥95 |
---- |
|
溶解度/% |
|
≥99 |
|
≥99 |
|
硫酸灰分/% |
≤0.3 |
||||
砷(以AS计)(mg/kg) |
≤0.5 |
||||
铅(以Pb计)(mg/kg) |
≤0.5 |
||||
菌落总数(cfu/g) |
≤1000 |
||||
酵母菌(cfu/g) |
≤25 |
||||
霉菌(cfu/g) |
≤25 |
||||
大肠菌群(MPN/g) |
≤3 |
||||
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
不得检出 |
||||
产品使用范围
由于低聚异麦芽糖属于食品配料,在GB 2760-2014 和GB14880-2012中均未规定期使用量,下面推荐使用量摘自山东保龄宝生物股份
有限公司官方网站,不作为法定使用依据;
产品类别 |
功效 |
推荐使用量 |
液体奶/乳饮料 |
改善肠道菌群 |
1.0-5.0g/100ml |
乳粉 |
改善肠道菌群 |
1.0-5.0g/100ml |
保健食品 |
调节肠道菌群 |
5.0-60g/100ml |
软饮料 |
益菌因子、改善口感 |
0.1-1.2g/100mg |
固体饮料 |
益菌因子、改善口感 |
5.0-10.0g/100g |
糖果/巧克力 |
耐热、降龋齿 |
5.0-6.7g/100g |
烘焙食品 |
保温、延长货架期 |
1.0-3.0g/100g |
膨化食品 |
保温、延长货架期 |
1.7-3.3g/100g |
酒类 |
益菌因子、改善口感 |
0.1-2.0g/100ml |
不同年龄段人群的IMO适宜摄入量* |
|||
年龄段 |
IMO |
年龄段 |
IMO |
1~3周岁儿童 |
2~3g/天 |
成人 |
10~15g/天 |
3周岁以上的儿童、少年 |
5~7g/天 |
中老年人 |
13-18g |
*----摘自:黄靖,辛修锋.低聚异麦芽糖的安全性和法规[J].产业市场,2009,17 (16):28-30
此推荐适宜摄入量摘自学术论文,不作为法定依据
食品 |
最大添加量/% |
每份IMO的含量/% |
食品 |
最大添加量/% |
每份IMO的含量/% |
焙烤食品 |
25 |
15 |
硬糖 |
100 |
10 |
饮料 |
5 |
12 |
果酱和果冻 |
75 |
11 |
谷物早餐 |
20 |
10 |
肉制品替代物 |
25 |
10 |
调味品 |
20 |
5 |
乳及乳制品 |
5 |
5.5 |
乳制品类似物 |
5 |
12 |
肉制品 |
5 |
2.5 |
蛋黄酱 |
30 |
7 |
坚果产品 |
10 |
3 |
色拉味调料 |
30 |
9 |
加工的水果和果汁 |
5 |
7 |
冷冻乳品甜点 |
10 |
10 |
点心、小吃 |
5 |
1.5 |
果冻、布丁 |
15 |
15 |
软糖 |
40 |
14 |
肉汁、酱汁、调味汁 |
20 |
14 |
食糖替代物 |
100 |
4 |
此表推荐量为美国FDA2009年2月批准的由加拿大公司BioNeutra 公司于2008年申请的IMO作为一般安全物质(GRAS)的申请
(GRAS公告号GRN 000246),并在FDA网站上进行公布.此公告不作为在中国法定使用的依据.
请同时关注国家相关部门新法规公告关于新增或扩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