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共轭亚油酸
基本信息
分子式 |
C18H32O2 |
分子量 |
280.45 |
CAS |
2420-56-6 |
保质期 |
36个月/24个月 |
执行标准 |
企业标准/卫生部2009年12号公告标准 |
包装规格 |
油剂:190kg/桶 粉剂:20kg/箱 |
产品特性
本品是食品级红花籽油为原料,通过共轭化反应将其中的亚油酸转化为共轭亚油酸,产品呈无色到淡黄色清澈透明状液体.共轭亚油酸是一种天然不饱和脂肪酸,其分子中具有不饱和双键,稳定性较低,容易被氧化,很容易氧化分解成呋喃脂肪酸,在50℃,110h,约80%的CLA被氧化,不同异构体的氧化性不同,"t,t”CLA >”c,t” CLA >”c,c” CLA。共轭亚油酸在紫外区234nm处有特征吸收峰,而亚油酸却没有。故色谱上常在这个波长下检测CLA的存在及含量。CLA在红外区900-1000cm-1有吸收峰,如顺反共轭在985cm-1、950cm-1有两个吸收峰(=C-H平面外变形扭动)等,可测出各种异构体的含量。 |
产品功效
1.抗癌作用 共轭亚油酸能抑制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细胞的增殖、细胞核分裂、集落形成和细胞DNA的合成,并能诱导SGC-7901细胞的分化。 2.抗动脉粥样硬化 血液中胆固醇浓度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因。CLA可以有效抑制动脉硬化的发生,并引起已形成的动脉硬化的部分消退。 3.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CLA能够促进细胞分裂,阻止肌肉退化,延缓机体免疫能力的衰退。CLA具有参与免疫系统调节,强化促有丝分裂剂诱导的淋巴细胞胚细胞样转变、淋巴细胞毒力和巨噬细胞杀伤力。 4.改善肉的品质 CLA可有效抑制猪肉冷冻贮存期间肌球蛋白的氧化,但对肉色没有影响。 5.参与脂肪分解与新陈代谢 CLA能减少人体脂肪,尤其是腹部脂肪,但身体重量不变。CLA能够抑制脂肪沉积,提高瘦肉率,这是由于抑制了脂肪组织的脂合成和强化脂分解造成的。CLA通过降低采食量、提高代谢率和降低夜间呼吸使体脂减少。 6.改善骨组织代谢 CLA能够促进骨组织的分裂与再生,促进软骨组织细胞的合成及矿物质在骨组织中的沉积,对骨质的健康有积极作用。这可能是对PGE2浓度调节的结果,PGE2浓度过高能够抑制骨质的合成,而CLA能够有效降低PGE2的浓度,因而能促进骨质的形成。 7.防霉变作用 CLA的钠盐、钾盐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长,且无毒副作用,性质相对比较稳定,无使用上限,可用于食品、化妆品等行业,可作为苯甲酸钠的替代品。 |
产品质量标准-卫生部公告质量要求
项目 |
指标 |
性状 |
无色到淡黄色清澈、透明油状液体 |
共轭亚油酸含量,/mg/g |
700-800 |
共轭亚油酸C18:2(9c,11t和10t,12c 异构体) |
78-84% |
油酸 C18:1 C9 |
10-20%(气相面积百分比) |
棕榈酸 C16:0 |
<4%(气相面积百分比) |
硬脂酸 C18:0 |
<4%(气相面积百分比) |
油酸 C18:2 C9,C12 |
<3%(气相面积百分比) |
共轭亚油酸C18:2,9c,11t异构体 |
37.5-42%(气相面积百分比) |
共轭亚油酸C18:2,10t,12c异构体 |
37.5-42%(气相面积百分比) |
共轭亚油酸C18:2,9c,12c异构体 |
0-3.0%气相面积百分比) |
共轭亚油酸C18:2,10t,12t异构体 |
<1.0%气相面积百分比) |
产品质量标准-企业标准
项目 |
指标 |
||
CLA-液体-国产 |
CLA-粉体-BASF Tonalin 60 WDP |
||
感官 指标 |
性状 |
无色到淡黄色清澈、透明油状 |
流动性粉末 |
颜色 |
R< Y<10 |
白色到灰白色 |
|
脂肪酸组成 |
共轭亚油酸含量,/% |
78-84% |
530-620mg/g |
油酸 C18:1 C9 |
8-12% |
----- |
|
棕榈酸 C16:0 |
<9% |
----- |
|
硬脂酸 C18:0 |
<4% |
----- |
|
油酸 C18:2 C9,C12 |
8-20% |
----- |
|
共轭亚油酸C18:2,9c,11t异构体 |
>36% |
37.5-42.0% |
|
共轭亚油酸C18:2,10t,12c异构体 |
>36% |
37.5-42.0% |
|
共轭亚油酸C18:2,10t,12t异构体 |
----- |
≤1% |
|
酸价 |
195.0-204.0 mgKOH /g |
----- |
|
过氧化值 |
≤5.0meq/kg |
----- |
|
皂化值 |
195.0-204.0 mgKOH /g |
----- |
|
碘值 |
>115.0gI2/100g |
----- |
|
不皂化值 |
<1.0% |
----- |
|
铅 |
≤0.1ppm |
≤10ppm |
|
总砷 |
≤0.1ppm |
----- |
|
黄曲霉毒素B1 |
≤10ug/kg |
----- |
|
苯并芘 |
≤10ug/kg |
----- |
|
堆积密度 |
------ |
0.2-0.4g/ml |
|
粒径分布 |
------ |
90%过60目,70%过100目 |
|
菌落总数 |
------ |
≤3000cfu/g |
|
酵母和霉菌 |
------ |
≤300cfu/g |
|
大肠菌群 |
------ |
≤10cfu/g |
|
大肠杆菌 |
------ |
1g 样品不得检出 |
|
葡萄球菌,凝血酶阳性 |
------ |
1g 样品不得检出 |
|
沙门氏菌 |
------ |
25g 样品不得检出 |
|
水分含量 |
------ |
≤4.0% |
产品使用范围
卫生部2009年12号公告要求,食用量≤6克/天,使用范围:1.直接食用。 2.脂肪、食用油和乳化脂肪制品,但不包括婴幼
儿食品。